【琉星聞報導】校園中一名高中生網紅「小華」,原本只是想透過直播分享讀書心得與日常生活,卻因外貌與談吐被惡意剪輯、轉傳,在短短數日間掀起網路輿論風暴。留言區湧入大量嘲諷:「長這樣還敢開直播?」、「這種內容誰想看?」甚至有人私訊威脅要散布她的個資,事件迅速發酵。
根據小華的同學表示,事件發生後,她在校園中變得沉默寡言,情緒低落,甚至一度不願上學。朋友小沛透露:「她原本只是想練口條、分享書,但後來每天都在哭,說自己不該開那場直播。」
心理師指出,這類現象屬於典型的數位性暴力。當不雅留言、惡意私訊、散播謠言等行為在網路上無限擴散,受害者會感受到無形壓力與羞辱,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焦慮、失眠,甚至自我否定。根據教育部統計,近年青少年網路霸凌案件逐年上升,其中「外貌攻擊」與「性暗示留言」比例最高。
輔導老師也提醒:「網路不是匿名的避風港,散播不實或具攻擊性的內容,可能違反刑法、性騷擾防治法、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等多項法律。」同時呼籲民眾若遭遇網路霸凌,應保留證據並盡快尋求協助。
對此,校方也已啟動輔導機制,並強調將持續推動「數位公民教育」與「媒體識讀課程」,期望讓更多學生理解「留言也是行為、轉傳也有責任」。
「拒絕數位暴力,不只是口號,而是每個人都該學會的自我保護。」專家指出,當社群平台成為輿論戰場時,唯有理性與同理,才能讓網路回歸善意的初衷。